草莓灰霉病防治措施
發布時間:
2021-03-26
我們在草莓種植過程中,常見的病害有灰霉病、白粉病、炭疽病以及枯萎、病毒病等,灰霉病最為常見。
作為常規的真菌性病害,是由半知菌亞門真菌灰葡萄孢引起的,田間高濕條件下易發病,在草莓整個生長發育階段都有可能發生,尤其是開花至果實期只要溫度適宜,都可發病。另外,在長年連作的大棚,病原菌基數大,極易發病,再一個就是長勢旺盛、施用氮肥偏多的植株也容易感病;種植過密,起壟過低,植株基部老葉多,以及壟土積水,棚內空氣流動性差的大棚都會引起病害發生。
傳播途徑:
灰霉病主要以菌絲或菌核在病殘體和病株上越冬,翌年產生分生孢子、隨氣流、風雨以及蟲害等傳播。病菌以花器侵染為主,可直接侵入,也可從傷口侵入。在適溫條件下,傷口侵入發病速度快且嚴重。借風雨及病果間的相互接觸引起再侵染。
癥狀表現:
灰霉病主要為害葉片、花器、果實。
草莓葉片染病后,初始階段出現水漬狀病斑,隨后病斑不斷擴大,呈現不規則形狀;如果濕度大時,病部葉片背面有灰色霉層,發病嚴重時,病葉干枯死亡。
當花器染病時,花萼上開始呈現水漬狀針眼大的小斑點,隨后擴大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較大病斑,導致幼果濕軟腐爛,產生灰褐色霉狀物。
當果實部位染病時,果實或者果柄部位均可感染,首先會出現水漬狀病斑,逐漸再變為灰褐色斑,病果上會有灰色霉狀物,并且果實濕軟腐化,天氣干燥后病果呈干腐狀,最終掉落在地上。如果發現病葉、病果應該及時摘除。
防治措施:
1、選用優良抗病品種,增強抗逆能力。
2、對于常年連作大棚,可以趁著夏季高溫時進行土壤消毒處理。
3、如果田間發展病葉、病果等,及時摘除清理掉,一定帶出田間。另外,收獲后徹底清理病殘體。
4、換茬輪作,可與十字花科蔬菜、豆類進行輪作。
藥劑防治:
一定在田間勤觀察,尤其是每次澆水后,要注意是否有病癥出現。一旦發現發病植株,及時進行全田藥劑防治。在發病初期噴灑80%的嘧霉胺·異菌脲、50%咪鮮胺錳鹽、3%多抗霉素水劑、40%甲基托布津等藥劑進行防治,連續防治2-3次,間隔期7-10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