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莓炭疽病如何用藥防治
發布時間:
2021-03-16
炭疽病是草莓種植管理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之一,主要為害未成熟或已成熟的果實,也可為害花、葉、主軸及果身,嚴重影響草莓產量和品質。
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由半知菌亞門、腔孢綱、黑盤孢目、炭疽菌屬中的真菌引起,如黑線炭疽菌,膠孢炭疽菌,尖孢炭疽菌。有性階段為子囊菌亞門、核菌綱、球殼目、小叢殼屬真菌,圍小叢殼等等。
發病癥狀可分為局部病斑和整株萎蔫兩種,匍匐莖和葉柄發病時,發生近黑色的長圓形局部病斑,病斑呈潰瘍狀,凹陷,濕度大時病斑上生出肉色霉菌。
病菌可通過傷口侵入直接表現癥狀,也可侵染未損傷的綠色果實而潛伏為害,采后變黃才顯癥。初生黑色或黑褐色圓形小斑點,后迅速擴大并相連成片,2—3天全果變黑并腐爛,病斑上產生大量橙紅色粘狀粒點,即病菌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。有的草莓染病后,果表散生褐色至黑紅色小斑點,不擴大,卻向果肉深處擴展致腐爛,發出芳香氣味。果梗和果軸受害,癥狀相似。
草莓炭疽病防治有效措施主要還是依靠藥劑進行防治,對癥使用藥劑有苯醚甲環唑、咪鮮胺錳鹽、吡唑醚菌酯、百菌清等。連續噴施2-3次,間隔期7-10天,建議在防治時可加入蕓苔素內酯和氨基酸水溶性肥料、磷酸二氫鉀,在防治病害的同時,增強草莓抗逆能力,并能補充營養,健壯植株,效果更佳。
上一頁
下一頁